來源:上海證券報 2009年10月13日 廣西天華編輯
“這意味著未來幾年,我國注會行業的格局會發生較大變動。” 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副教授吳溪分析,要形成10家能夠跨國經營、在國際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型事務所,意味著目前較大規模的事務所可能還需要進一步合并。
近年來,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并一直比較活躍,這體也現在事務所規模急劇壯大上。吳溪舉例,在2002年,6000萬元的全年業務收入就可以進入全國事務所收入規模的第十位,而到2008年則需要27000萬元才可以有相同名次。
財政部會計司司長劉廷玉此前也表示,從去年起,會計行業合并的浪潮就一個接著一個,而且現在的合并跟若干年前是不一樣的,現在是自愿的、深思熟慮的、成功的。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,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三位,經濟越發展,會計越重要。
吳溪指出,不光航母的形成需要通過合并來完成,意見提出的要形成200家左右的中型會計師事務所,也需要大量的合并,這可能會涉及到全國范圍內更多的會計師事務所。
遼寧天健會計事務所副所長張巍指出,目前國內事務所當中,中、小型的居多,大型的比較少,與“四大”相比,規模和實力還存在有較大的差距,《關于加快發展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若干意見》的出臺,為注會行業發展提供了一個指導方向,將推動國內事務所往更大、更強的方向發展。
“我國的注會行業目前一直被'四大’壟斷,像金融、能源、通訊等行業的大企業的審計業務,都是被'四大’包攬的。”有關專家認為,國內一直沒有與這些大企業規模相匹配的事務所,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因。
但張巍也坦言,短期內要形成能與“四大”相抗衡的事務所,仍有相當難度。他說,我國會計事務所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參差不齊,克服這個問題需要一定的時間。